新闻动态
进入11月以来,丹东辖区进港煤炭、粮食等民生领域重点物资增长较大。为落实上级水路运输保通保畅工作要求,切实维护海上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,丹东海事局以“四抓”举措,强化交通组织和安全保障,多措并举确保海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,将大雾对丹东港生产影响降到最低。
一、在气象预警信息上快抓落实。强化恶劣天气海况预警信息发布及落实,期间发布大雾黄色预警2期、橙色预警3期,要求局属各海事处严格做好预警信息落实工作,确保将预警信息传达到辖区各船舶、船公司、代理及施工作业单位等。
二、在水上交通安全上严抓监管。针对疫情期间防控要求,形式多样,细化措施,切实增强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落实全要素水上“大交管”工作机制,充分运用VTS、AIS、CCTV等信息化、科学化手段,发挥多维动态感知的科技优势,开展远程信息核查监管工作,全力做好安全监管保障工作。
三、在港口进出航道上狠抓疏导。针对航道、锚地存在渔船碍航情况,丹东海事局水上交通管理中心及时派发动态执法任务单,指派“快反处置中心”组织“快反单元”调动海巡船艇、执法人员对进出港航路附近渔船进行清理、驱离。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对渔船冒用商船AIS信号等问题进行严厉打击。同时联合港口调度、引航、代理等单位全力做好雾后疏港,对进出丹东港的煤粮等重点物资优先安排泊位、优先进出港,做到“优先煤粮、快到快卸”,船舶进出港“零等待”,提高通航效率。
四、在船舶交通组织上巧抓创新。强化与港口、代理等有关方面沟通协调,尽早掌握煤粮等重点物资船舶动态,优先考虑载运煤粮等重点物资船舶进出港需求,构筑“绿色通道”。针对辖区频发出现的团雾、平流雾情况,充分利用好“窗口期”,根据辖区实时气象状况采取灵活措施,在辖区气象能见度500米到1海里之间,通过实施单向通航措施,在其进出港期间实施“一对一”信息服务,优先保障煤粮等重点物资船舶进出港,确保煤粮等重点物资水路运输通畅。
下一步,丹东海事局将继续发挥全要素水上“大交管”功能优势,持续优化服务保障工作机制,全面落实大雾安全防范措施,切实做好冬季煤炭、粮食等重点民生物资保通保畅工作,为人民群众温暖过冬、经济社会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强有力的海上交通安全保障。